
作為引領未來的顛覆性、戰略性技術,人工智能已成為國際競爭的新焦點和經濟發展的新引擎。而大多數的人工智能動作和應用場景的實現,都需要靠傳感器來完成,傳感器作為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硬件基礎,已經成為人工智能與萬物互聯的必備條件。

為培育人工智能新業態,加快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,為我國制造業提供強有力的科技和信息化支撐,去年底,工信部正式印發了《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》,計劃中重點培育八項智能產品和四項核心基礎,而智能傳感器排在核心基礎的第一位,處于最基礎最重要的地位。
氮氧傳感器體積不大,但其涉及的軟件程序和陶瓷芯片對技術研發能力的要求卻非常高。此前該款傳感器的研發生產技術一直被外國企業壟斷。科沭攻克氮氧傳感器難關,一舉打破壟斷,填補了國內氮氧傳感器行業的空白。

作為工業互聯網的基礎和核心,傳感器是自動化智能設備的關鍵部件。據業內預計,到2019年,我國智能傳感器市場將達到960億元的規模。面對這塊誘人的蛋糕,傳感器企業只要一門深入,做出高質量的產品,未來一定大有可為。